增韌劑定義: 增韌劑(toughener)是指能增加膠黏劑膜層柔韌性的物質。某些熱固性樹脂膠黏劑,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和不飽和聚酯樹脂膠黏劑固化后伸長率低,脆性較大,當粘接部位承受外力時很容易產生裂紋,并迅速擴展,導致膠層開裂,不耐疲勞,不能作為結構粘接之用。
因此,必須設法降低脆性,增大韌性,提高承載強度。凡能減低脆性,增加韌性,而又不影響膠黏劑其他主要性能的物質稱為增韌劑。增韌劑一般都含有活性基團,能與樹脂發生化學反應,固化后不相容,有時還要分相,會獲得較理想的增韌效果,使熱變形溫度不變或下降甚微,而抗沖擊性能又明顯改善。一些低分子液體或稱之為增塑劑之物加入樹脂之中,雖然也能降低脆性,但剛性、強度、熱變形溫度卻大幅度下降,不能滿足結構粘接要求,因此,增塑劑與增韌劑是不同的。
有些線型高分子化合物,能與樹脂混溶,含有活性基團,可以參與樹脂的固化反應,提高斷裂伸長率和沖擊強度,但熱變形溫度有所下降,這種物質稱之為增柔劑(flexibizer),常用的有液體聚硫橡膠、液體丁腈橡膠,由于它們與樹脂適量配合,可以制成結構膠黏劑,所以也將增柔劑歸人增韌劑之類。增柔與增韌雖是相互關聯又不相同的概念,但實際上卻很難嚴格區分開來。從理論上講增韌與增柔不同,增韌它不使材料整體柔化,而是將環氧樹脂固化物均相體系變成一個多相體系,即增韌劑聚集成球形顆粒在環氧樹脂的交聯網絡構成的連續相中形成分散相,抗開裂性能發生突變,斷裂韌性顯著提高,但力學性能、耐熱性損失較小
增韌劑CPE-135 CPE 氯化聚乙烯材料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結構式: [ CH2-CHCl-CH2-CH2 ]n
英文簡稱: CPE 或 CM
氯化聚乙烯(CPE)為飽和高分子材料,外觀為白色粉末,無毒無味,具有優良的耐侯性、耐臭氧、耐化學藥品及耐老化性能,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阻燃性及著色性能。
氯化聚乙烯是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經氯化取代反應制得的高分子材料。根據結構和用途不同,氯化聚乙烯可分為樹脂型氯化聚乙烯(CPE)和彈性體型氯化聚乙烯(CM)兩大類。
聚乙烯是結晶高聚物,隨著氯的取代破壞了它的結晶性而使它變軟、玻璃化溫度降低。但在CPE中若氯的含量超過一定量時,玻璃化溫度反而增高,因此CPE的玻璃化溫度和熔融溫度可比原來的聚乙烯高或低。 CPE的性能取決于原料聚乙烯的分子量、氯化程度、分子鏈結構和氯化方法。由于這些可變因素,所以可得到軟性、彈性、韌性、或剛性的不同材料。當含氯量少時其性能接近聚乙烯,而含氯量大時性能接近聚氯乙烯。作為增韌劑用時的CPE含氯量應控制在25-40%之間,成橡膠狀物質。由于CPE不存在雙鍵結構,所以用它增韌的共混物的耐老化性要比用MBS的好。此外超細的碳酸鈣表面用硬脂酸處理后也可用作增韌劑,它可與聚合物類增韌劑起偶聯作用。
增韌劑羅門哈斯BTA717 BTA717適合于通用透明薄膜/片材應用。
PARALOID BTA具有如下優點:
·產品顆粒的球狀結構提高了物料流動性并杜絕了混料過程中的粉塵。
·塑化更快、產量更高。
·抗沖擊效率優異,可以降低MBS的添加量,降低配方成本。
·透明性與抗沖擊效率的結合賦予制品優異的質量,更能獲得用戶的青睞
增韌劑丙烯酸補強劑KM355P 產品特點和優勢
KM系列產品是全丙烯酸酯類的核-殼型抗沖擊改性劑,用于戶外用硬質聚氯乙烯(PVC)制品,如窗框、護墻板、建筑披疊板、柵欄、管材和管件,及各種注塑制件。
由于KM系列產品具有一個交聯的聚丙烯酸丁酯作為核,接枝的是丙烯酸甲酯,這種核-殼結構使得產品可作為單獨的粒子分散在基材中核-殼結構的特點和功能。
可操作性
分散型
與樹脂體系相互作用
反映活性的殼
與氯化聚乙烯(CPE)和其他丙烯酸類抗沖擊改性劑相比, KM系列產品具有以下優點:
很好的抗沖擊效率和抗沖擊強度的保留性
優異的耐候性能
抗硫化污染
提高型材表面光澤度
熱收縮率較低,尺寸穩定性好
提高焊角強度
加工工藝范圍寬,適合高速擠出
抗沖擊效率
PATALOID KM系列產品采用“核-殼”結構,其抗沖擊性優于CPE的網絡結構。PATALOIDKM355 P無論在室溫或零下10度都表現出優異的抗沖擊性能。